北平初生民国二十年,北平的春天仿若一位迟暮的佳人,虽竭力维持着往昔的温婉,却难掩乱世将至的沧桑。
胡同里,槐花如雪般簌簌飘落,四合院的灰瓦在日光轻抚下,泛着岁月的幽光。
城西区那户普通人家,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,林羽,这个承载着父母希望的小生命呱呱坠地。
林羽的父亲,一位身着长衫、面容清瘦的私塾先生,在这风雨飘摇之际,仍执着于那方小小的书案。
他用手中的戒尺,在泛黄的书页上,为邻里孩童叩响知识的大门,笃信着 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 的古训,哪怕外界已是风雨如晦。
每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小院,父亲便会在那棵老槐树下摆好桌椅,待孩子们围坐过来,便开启一天的授课。
他讲解《论语》时,眼中透着智慧的光芒,逐字逐句剖析,让孩子们领悟为人处世之道;诵读诗词时,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,引领孩子们领略古典文学的韵味。
林羽的母亲则是家中的暖阳,她素手穿梭于针线之间,将粗布衣衫缝补得妥帖平整,虽无珍馐美馔,却总有家常饭菜的袅袅香气盈满小院。
她心灵手巧,会用旧布为林羽缝制布老虎玩具,在那些小物件上绣出精致的花纹,倾注着满满的母爱。
幼年的林羽,每日晨曦初露,便跟着父亲诵读经典。
于庭院的老槐树下,稚嫩的童声和着清风,吟诵着 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”,懵懂间,似有丝丝缕缕的文化精魂,悄然融入他的血脉。
闲暇时光,他与胡同玩伴们追逐打闹,弹珠碰撞的清脆声响、风筝高飞的欢畅呼喊,交织成一曲纯真的乐章。
夏日的午后,他们会瞒着大人,偷偷跑到护城河边,挽起裤脚捉泥鳅,溅起的水花打湿衣衫,笑声在河边回荡。
夏夜繁星点点,他依偎在长辈身旁,听着古老北平的传奇轶事,帝王将相的雄图霸业、才子佳人的婉约情思,如梦幻光影,在他幼小的心田种下憧憬的种子。
然而,风云突变。
“九一八” 事变的噩耗如一道狰狞的闪电,刹那间撕裂了北平的安宁。
街头巷尾,惶恐与悲愤交织弥漫。
学生们举着标语,高呼 “抗日救亡”,那年轻而激昂的面庞,宛如燃烧的火炬,
最新评论